javascript - vue过渡效果 css过渡 类名的先后顺序
问题描述
给一个元素设计过渡,理想效果是出现时高度递增,消失是高度递减。设计的代码如下:
.collapse-enter-active, .collapse-leave-active { transition: height .5s;}.collapse-enter, .collapse-leave-active { height: 0;}.collapse-leave { height: 100px;} .collapse-enter-active { height: 100px;}
结果元素出现时,高度直接到达100px,消失时正常,修改代码的顺序如下:
.collapse-enter-active, .collapse-leave-active { transition: height .5s;}.collapse-enter-active { height: 100px;}.collapse-enter, .collapse-leave-active { height: 0;}.collapse-leave { height: 100px;}
问题解决了,不明白顺序为什么会造成影响,过渡效果不是在通过切换css来实现的么,应该不是覆盖的问题吧?具体效果可以点击查看 jsbin
问题解答
回答1:@CRIMX 的答案已经讲清楚了,本质上就是 enter 和 enter active 两个类会在第一帧同时存在于动画元素上,而后通过移除 enter 类执行动画,因此不能让 active 类的样式提前生效。
两个类的方式虽然足以完成动画,但确实不太容易理解,所以 vue 2.1.8 开始增加了 to 的类名,可以将动画的结束态从 active 类中剥离出来,更方便理解,避免产生顺序覆盖问题。
回答2:在元素被插入时 v-enter 和 v-enter-active 同时生效的,前者在下一帧移除,后者在动画完成后移除。所以 v-enter-active 要写在前面。leave 也一样。
回答3:这个真是挺奇怪的, 下次写把active写前面, 坐等高人来解惑
回答4:你可以看一下官网给的解释,说的很详细:https://cn.vuejs.org/v2/guide/transitions.html#过渡的-CSS-类名
相关文章:
1. android - 安卓做前端,PHP做后台服务器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2. java - spring-data Jpa 不需要执行save 语句,Set字段就可以自动执行保存的方法?求解3. docker-compose 为何找不到配置文件?4. css - 使用blur()滤镜为什么有透明的效果5. angular.js - 通过数据中children的个数自动生成能点击展开的div6. docker gitlab 如何git clone?7. python的bs4如何筛选出h1标签中的内容8. javascript - 移动端H5页面禁止缩放了,在浏览器上仍然可以缩放9. Android下,rxJava+retrofit 并发上传文件和串行上传文件的效率为什么差不多?10. javascript - [MUI 子webview定位]
